「如果把一隻貓和一堆損傷的骨頭放至一室,骨頭將會痊癒。」西方流傳的老獸醫諺語,似乎是真的。多項科學研究證實,個性獨立、可愛逗趣、毛絨絨的這個小傢伙,能讓人降低心臟病風險,牠的咕嚕聲,甚至能治病。
本校康寧大學積極從事敦親睦鄰工作,同時關心地方事務,台南市新市區農會辦理毛豆產業文化活動,選拔毛豆公主與王子迄今八年,本校全程參與,進修推廣處主任張承晉、保健美容學系教授姜寶瑜擔任評審,張主任更是評審長,姜教授則協助指導參選者美姿、美容、美儀,深獲地方各界肯定和尊重。
本校樂齡大學十二月一日戶外教學,六十七位學員幾乎全員到齊,分別參訪台南砲校、新市農會、樹谷園區,中午時分抵達新市農會,受到農會員工熱烈歡迎,農會總幹事李朝塘親自為學員們介紹新市區的地理特色、毛豆產業發展過程、毛豆的營養價值和現有毛豆產品,李總幹事還準備新鮮毛豆筴讓學員們品嘗,更請學員們吃毛豆大餐,讓學員們大快朵頤。
樂齡學員們對新鮮毛豆筴和毛豆餐飲讚不絕口,對各項毛豆產品亦大感興趣,圍著農會的臨時攤位詢問不已,並紛紛掏腰包大買特買,帶著各種毛豆產品回家與親友分享。
這一趟戶外教學讓學員們收穫滿滿,尤其新市農會的毛豆產業之旅更讓學員們留下美好回憶,同時也為本校再做了一次良好的敦親睦鄰。
貓愛乾淨,不需花很多時間照顧,而研究發現,養貓還不止這些好處,養貓甚至可緩解焦慮,降低數種心臟疾病風險,包括中風。其中一項研究發現,養貓的人死於心臟病發作的比例比不養貓者低40%。只是到底是養貓致使人的焦慮減輕,還是本來個性平靜的人比較可能會養貓,目前並不清楚。康寧大學
除此之外,貓的「療效」還包括:
‧貓的咕嚕聲可以治療人類受傷的筋骨和肌肉。研究指出,介於18~35赫茲的振動頻率,對受傷關節的靈活性有正面影響,25和50赫茲則是增進筋骨強度的最佳頻率,次好頻率是100和200赫茲,而貓的咕嚕聲,頻率介於20~140赫茲,正好落在這些範圍,能夠治療感染與腫脹,肌肉、肌腱及韌帶損傷,振動對軟骨組織也很有幫助。
‧貓床伴比人床伴更安眠。美國梅約診所睡眠醫學中心(The Mayo Clinic Center for Sleep Medicine)確認,跟寵物共眠,41%的人表示會睡得更好,只有20%的人覺得會帶來干擾。
‧養寵物的男人對女人更具吸引力。著名的寵物研究者瓊邁尼古拉斯(Dr June McNicholas)的調查顯示,相對於不養貓的男人,高達90%的單身女人認為養貓的男人比較溫和並懂得照顧別人。
‧跟貓在一起能誘發人體釋放寧和的化學物質,降低焦慮與不安。貓的行為不但有平緩心情的效果,不須費太多心力去照料牠們的特點,也不會給主人添加壓力。
‧讓小孩對過敏免疫。有些人會對貓毛過敏,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(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)發佈的一項研究指出,從小就和貓接觸的嬰幼兒,免疫力反而更強。美國過敏暨傳染病研究院過敏機制部門負責人馬紹爾普拉特(Marshall Plaut,M.D.)也說,幼年高密度與動物接觸,不僅可以保護孩子免於寵物過敏,對於其他常見的如塵?、豬草花粉及草類過敏等也具抵抗能力。
‧光是觀賞貓的影片,就會使你更快樂。康寧大學印第安那大學伯明頓校區(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)一項超過七千人的調查顯示,在網路上觀看貓的視頻,可促進觀賞者的活力、正向情緒,並同時減少負面情感。
‧養貓可協助人們應對失敗並快速從中復原。貓可以成為人類在艱難時刻的社會支援,人們可以輕易地向牠們傾訴任何事情,因為牠們不會給予回應,也不會像人類一樣對他人妄加評論。